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368:人力所不能为,你就求佛力,求观世音菩萨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五十阴魔15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y0610z17duz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五十阴魔 15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 [《指掌疏》云:要知界性无二,成坏随缘,若因有坏,而执无常,则菩萨灰严土之心;]灰就是失去了庄严净土的心,就是谁也不想要庄严净土了,对不对?谁要去极乐世界咧?[若因不坏,而执真常,则凡夫增恋世之志。邪见误人,不可不知。]所以我们,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很眷恋的,那么我们可以常常到停尸间去看一下,停尸间,一俱一俱的停尸间,看一下就知道,或者是你有因缘到加护病房,那个很重病的加护病房,或者火伤、烫伤、车祸啊,或者是重残啊,重度的重大的意外啊,去看了以后,就不会恋世之志,所以这个无常,虽然不是美的东西,但是可以让人觉悟,这个世间美的东西,有时候,你会想要去留恋它,去留恋它,所以这个世间正、反二面它都有,看好的东西,现在好,但是内心却留恋;看不好的东西,容易觉悟,因为他看成、住、坏、空里面的坏,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病跟死亡,容易!因此,但看我们修行人怎么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。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觉悟,不留恋这个世间,多看看这些世间的不幸!你就会知道这个世间,没有一件事情是值得留恋的!再有钱,也是空!再有名份的人,还是空!所以这个邪见误人,不可不知!

[丑三  约自身心]经文:【三者、是人,别观我心,精细微密,犹如微尘,流转十方,性无移改,能令此身,即生即灭,其不坏性,名我性常。一切死生,从我流出,名无常性。】这个又是计常跟无常,这一段不是很好懂,三者、是人,别观我心,这一段是观心啊,观照自己的心。这个精细微密,精,就是七世的种子,七世的种子,因为非常的微细,忽有忽无,闪动在八识田中,这个细,就是所谓流注莫见,很微细不容易见到,叫做细。所以七世种子流注莫见,微,就是前面讲的虚受照应;密,就是行相非常地幽隐;它用一个比喻:犹如微尘之相,这个微尘的细相,很细很细……非常地细!

那么流转十方,性无移改,意思就是,以此微细的我,起惑造业,就流转十方,而这个性一直没有改变,有时候大,有时候小,不一定!这整句的意思就是:是人来观照我这一颗心,却发现了心中的七世种子,是这么地流注莫见,很难去观照,然后呢?虚受照应,行相又很幽隐,就像微尘之相,就像微尘的细相,以此微尘的细相,怎么样?起惑造业,来流转十方,而它的性并没有改变,一直是这样子存在的特质。在这个性无移改,如果补二个字就昜清楚了,性就是“特质”,它这个特质,一直没改变,就是精细微密,犹如微尘,流转十方,这个“特质”、“特性”没有改变,这个特质。能令此身,现在是,前面是观这个心啊!现在观这个色身,能令此身,即生即灭,因为大身、小身,也不一定,生了又灭,灭了又生,就像我们的细胞,一直的转移一样的,细胞一直在成长,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!中间,这其不坏性,其不,前面讲的,无改移之心性,诸位!其不坏性,就是指前面的心,注意听!其不坏性,就是无改移之心性。名我性常,至于这个色身就不一定了!至于一切生死,死生、生死,这个身啊,一切生死之身,从我流出,名无常性。

简单讲,执心为常,执身为无常,因为这一段是就自己的身跟心来观,观照自己的心,再解释一下,观照自己的心,这个七世微细种子流注,很难去发现,虚受照应,然后行相又很幽微,细如微尘地,这个依此微尘的我,起这个造业,流转在十方,然后这个特质就一直没有改变,所以它是常。现在看看这个色身,这个色身不一样喔!这当然是外道的看法啦,能今此身,现在是观身,能令观照这个身,一下大身,一下小身,这不一定啊,即生就灭,新陈代谢,最清楚的!经过几年以后,你看小朋友,再来就是大朋友,再来就是小姐,再来你看就结婚,再来就是(阿姨、姑姑)再来就是(奶奶)真是很快啊!所以说其不改性,讲到这个性,不改性啊,名为我性常,就是执常。但是一切死生,这个色身呢?从我流出这个身,名无常性。执心是常:执身是无常。

看左边的注解:[三者、是人舍他观自,]舍去他观,只观自己的身心,[于自己身心二途,分别而观。别观我心等:此观心也。能令此身等:此观身也。言精细微密者:]这个是此想阴破,行阴显现,[此想破行现,指行阴根本也。别观我心,是七识种子故曰精,流注莫见故曰细,]莫见就是很难去观照,叫做细,[虚受照应故曰微,行相幽隐故曰密,犹如微尘,为十二类众生根本。此即外道所计之微细我也。]微细的我,意思:这个我像微尘组织起来的,观念是细如微尘,叫做微细的我,刚刚计是大我;现在是微细的我;所以刚刚所谈的,[第一科中神我,即广大我也。]接下来,[依此微细我,起惑造业,随业受报,流转十方,而性无移改,此即大小不定我也。所受之报,有大小不定故。以上观心,次观身;能令此身,即生即灭者:前云业运每常迁于国土,能令此身,刹那变灭,故云即生即灭,其不坏性,即无移改之心性,名我性常。至于一切生死之身,从我流出,名无常性。此以自己身心计为常无常也。]

[丑四  双非自他] 经文:【四者、是人,知想阴尽,见行阴流,行阴常流,计为常性,色受想等,今已灭尽,名无常性。】解释一下:四者、是人知道想阴尽,破了想阴,见行阴流生灭微细,行阴,这个流没有空隙,是常流,就像水在流,外表看,看不出什么动态,是不是?行阴常流,你看这个瀑布一下来,瀑布确实是整片的水啊,不晓得那个水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而成的,有间断的,对不对?所以行阴常流,看不到里面的变化,计以生常性,注意听哦,行阴常流,是因为见不到的微细生灭,叫做行阴常流,要观照到入微,行阴就是生灭,微细生灭,计为常性。把这个行阴常流,其实是微细的流动,计为常性;色、受、想等,今已灭尽,名无常性。用比较的,行阴跟前面的色、受、想来比较,前面色、受、想已灭尽,叫做无常。现在行阴,常流!误认为那个常流却是常性,就像水流,外表看不出动态。

[四者、是人通观四阴,知色、受、想三阴已尽,见行阴现在迁流,以行阴相续,不断而常流者,便计以为常住性。色受想等三阴灭尽,而无有者,故计以为无常性。此于四阴中,计常无常也。二详释其相竟。]

1474页:[子三  结成外论]经文:【由此计度,一分无常,一分常故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第三外道,一分常论。】那么当然就一分常,当然就是一分无常,就是一半一半啦!文字都很简单。[由此计度,自他依正,]自己的依报跟正报,[及阴等。]色、受、想等等。[各执不同,总不出一分无常,一分常论。以此双计,故成颠倒。所以堕落外道,如僧佉论师等。]这僧佉论师,执着一切法为一的一种外道论,[《智论》云:诸法不应执常。]如果执常,会怎么样呢?就没有因果了,执常就是没有生灭相了,生灭相才有因果。在座诸位!葡萄成熟时,为什么葡萄会成熟?就是因为无常,因为无常。常,体性本空,所以无常也有它的美,今天我们没有无常,你吃不到米、麦的,这个种子种下去,就永远这样子啊!对不对?水果是常,长出来那么小颗,看起来就很不起眼!就是这么小颗,也长不大,就是水果一长出来,就是那么小颗,永远不会长大,这个就是常!无常,它就是变化,酸的慢慢变大,变甜,你才有水果吃嘛!你今天有水果吃,是因为无常;你今天有衣服穿,是因无常啊!对不对?你今天能够成长,是因为无常啊!你教师教你,对不对?知识、常识、看电视啊,这些都是无常,所以你得到的一切经验,但是因为无常不究竟,所以要你悟到心性的常,心性的常。

所以无常在世间人来讲,有某些东西是很美的,但是你体会了无常,透视这个世间的无常,对这个世间的琐碎的事情,就觉得很辛苦!我举个例子:有人去日本四国玩,四国,去金刀比罗宫,玩了以后,就爬了七百八十五阶,下来,去哪里?去喝茶,去日本喝茶,喝这个茶,我告诉你!那个日本喝那个茶,来,(日语)(欢迎光临),坐下,腰绑住一块大的带子,后面绑了一个馒头,很大!然后坐在那边(日语)(欢迎光临)坐好!哇!水开始滚……滚……滚,滚了快半小时,那个碗,那个碗啊,日本喝茶,你看过,那个碗,这么大!是一起分着喝的,不可以自己喝,这么大!放着,然后这开水一直烧……那个人就一直等,一直等……然后又很有礼貌,也跟着日本人跪着,跪着喔!却蠢蠢欲动的,也从来没跪过,日本人都跪习惯,要等,喝那个茶,烧了半个小时,然后泡那个抹茶,我是看电视的,那个抹茶弄一点点绿的,绿的,绿的这样,放进去,然后拿那个女人在化妆的一支毛刷子,那么大一支!女人化妆,我看电视,那个女人化妆的,拿那支起来泡茶,你没有看这女人化妆?那支毛刷子,那么大一支!刷一刷,刷一刷,喔!泡茶,泡茶,然后热开水倒进去,倒进去以后,还不能喝!不能喝的时候,就拿给那个……我们那个同学去日本玩,回来讲给我的。

拿给那个同学,我那个同学,放着,她要喝就说:哦……(日语)(不是)!还不可以喝!这样,还不可以喝?碗说要端成这样,碗要端这样子,那么大碗,嗯……转动茶碗,还要嗯……还要绕一圈,二圈,然后再拿过来,可以喝了!这样子!整整要喝到那个茶,四、五十分钟!四、五十分钟!如果是我去日本,我就说:你慢慢泡,我要去睡觉了!你慢慢地泡,喝到那口茶,四十分钟!所以当我们体悟到无常的时候,喝完了,喝完的时候,就是要去休息,休息以后,起来也是大、小便,也是小便,尿尿,你在那边搞了半小时、一个小时,喝了,也是上个厕所,所以把剩下来的,持大悲咒,不是很好吗?为什么眼睁睁看他泡茶?然后搞了四十分钟!对不对?喔!那个日本人的规矩还真多!规矩,日本人,喔……那个筷子!我告诉你,我看那个影片,没人要去日本去吃那个,这是筷子,日本人的筷子拿起来,所有的食物,插到那个食物上,犯了日本的人大忌!日本人大忌。还有也不能拿筷子,比如说:这个一盘、一盘、一盘、一盘、一个盘子喔,还不能用筷子把它撇开来!撇开来,就是说:这一盘比较告诉你,用筷子,嗯……把它撇开来!在日本,是不行的!在日本,吃了好吃的东西,然后你说:嗯……犯了日本人大忌!

再来,要去风吕,风吕,就是去泡这个男汤、女汤,泡这个男汤、女汤,然后,这个怎么样?一定要穿那个沐浴的这个服装,沐浴这个服装,沐浴这个服装,就是去,一定要换服装,听说右边要排在左下,左这要在上面,左上,盖错了,就像盖死人一样的喔!我想:穿那个怎么能看呢?对不对?不能看!所以去日本,他们在泡汤,你们去就好啦!我在房间持大悲咒,希望他们不要发生意外,被水溺毙,我都在持大悲咒:南无喝啰怛那哆啰……我们这一团总共三十几个,观世间菩萨,人不要溺毙,回来,明天少二个,这样子!我在房间里面念大悲咒,怕他们浸泡,浸死了!再来,喔……那个日本人的礼貌,实在是吓死人了!出来以后,你知道吗?他们整排,二旁,车子,车子就送出来了,然后,(日语)(再见!)我们台湾的……(日语)是这样:bye bye…对不对?

台湾人是这样,这样就犯了日本的大忌!啥!这样bye bye也不行喔?不行!日本人的beybye bye是怎么个bye法呢?很慢、很慢地!很慢、很慢地!还要穿那个和服,下去还不能驼背!背部不能弯曲,背部不能弯曲,(日语:谢谢)(日语:晚安!)(日语(再见)那只,那辆车子开到,已经开到中正路了,没有看到车子,那个日本头壳坏掉了,已经没有看到那个车子了,二排还……(师父做挥手动作)我说:哎!头壳坏去,都没有看到车子了,他还在那边……(师父做挥手动作)为什么日本人是这样子的?(日语:脑袋像水泥般硬梆梆的)那个我们台湾人挥二下就好!就可以进去了。哇!这差太多了!这个民族性差太多了!民族性差太多了!然后,你知道吗?吃的东西,那一碗一点点,一盘一点点……十几盘,一点点……所以从各个角度看,日本的生活不适合!你佛弟子要去,我告诉你!你要去韩国!那个韩国,这去的!我用这支的,不是叫你去韩国吃牛肉喔!那个韩国,那个蔬菜,哇!都是火锅!你要吃的,要去韩国!那个蔬菜吃不完!我们到济州岛的时候,我就跟那个小王讲,那个导游讲,那个guide,跟小王讲说:我们吃素的,不要让我的徒弟饿回去。那小王说:不会!不会!你放心啊!你知道吗?我们到济州岛去的时候,一字排开来,哇……!台湾所有蔬菜,统统是!你怎么吃都吃不完!太好了!下次还要去韩国!吃素的人就是这样子嘛!然后就开始运动,再开始运动。这个就是讲到,这一段说:当你看到这个世间的真相的时候,你就不会执着。

看底下,再念一遍:《智论》去:诸法不应执常,常则无因果了。对不对?[常即无罪无福,]也不会去伤害杀生之事了,([无所伤杀,])也没有,施就是救命([亦无施命,]施命就是求命。对不对?[无缚无解,]也没有所谓束缚,也没有什么叫做解脱了。[则无涅槃;若执无常,]如果执着无常,如果执着这个无常,破这个真常的存在,因为它这个缘起性空,如果一切法执着无常,那就变成断灭了,([即是断灭,])比如说,我们这个法身慧命,不会因为我们这个色身,五蕴身的无常,五蕴身,所以佛性非常、非无常,佛性如果是无常的话,那么这五蕴身死了,那么我们法身慧命就断灭了,就没有下辈子了,是不是?所以,若执着无常,那么就断灭,也没有所谓的罪跟福了,([亦无罪福,])断灭就是没有因果了,所以执常,没有罪,无罪无福了;执无常,也是无罪无福,那么就是断灭见,也没有什么增加或者减损,([亦无增损功业,])增功德、损功德,都一样!因为没有罪,所以也不必修行,无罪无福嘛![因缘果报亦失;]就变成断灭见,坏了因果法,因为无常嘛!是不是?[是皆足以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。此偏言一分者,以二分中,]也亦常亦无常,[以常为胜,显独重故。三四种颠倒竟。]

[癸四  四种有边  分三  子初  标由示坠] 经文:【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分位中,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有边论。】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这个前面都讲过,于分位中,分位就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;还有六根、见、闻、觉、知;分彼此,彼、我;分生、灭了;分有、分无;叫做分位,分位就是有此故有彼,互相显彼此。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有边论。1475页:[又三摩中,文同上可知。于分位中,生计度者:温陵曰:分位有四,谓三际分位,]三际就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分位。[见闻分位,]有见就是闻,有闻就是见,分开。第三个是,[彼我分位,]有你就有我。第四种分位,有生就有灭。([生灭分位。])因为这样才有语言可以讲嘛![于四种分位中,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四有边论。文虽双计,有边无边,理实但是邪计。边见而已,非真得无边理体,故以正教判之,但名有边。]

接下来,就三际来讲。[子二  详释其相  分四   丑初  约三际]经文:【一者、是人,心计生元,流用不息。计过未者,名为有边。计相续心,名为无边。】解释一下:一者,这个人,就是见行阴为十二类生的生灭根元的人,就是这个人,心计生元,心在穷尽这个生灭的根元,发现它流用不息,迁流这个业用,流,就是迁流;用,就是业用。不息。计过,就是计过去已灭,未,就是未来还没有生,计过未者,计过去已灭,计未来未生,名为有边,有边就是有一个尽处啊,过去到了尽头,未来到了未至之处,所以名为有边。有边。计相续心,计底下加二个字,计“现在”,这一颗相续心,注意!这个很重要的!计“现在”相续心,再加四个字:曾无间断。计现在相续心曾无间断,名为无边。意思就是执着当下这一颗心,浩瀚无涯,没有一个边畔。

那么整句师父把它贯串起来,说:见行阴穷十二类生的这个人,心计生灭的根元,迁流业用不息,因此就执着说:过去已经灭了,到一个程度,你看!到一个程度已经灭了,我们现在见不到过去了,未来,还没有到啊!它总是到一个有限度的,过去已经灭了,有限度了,到一个地方已经灭了,未来还没有到啊!到一个地方也有一个尽处啊!都不是我们一般能理解的,名叫做有边。有边就是有一个尽处,过去有一个尽处已灭,未来有一个尽处还没到,就是过去已经到了尽头了,未来也有未到的尽头,就是这个意思,那么现在他发现了。外道发现,计现在的相续心,现在这颗心才重要嘛!对不对?常常讲:回归当下,回归当下嘛!这颗心无量无边的业用,曾无间断,名为无边,就是现在这颗心,相续心曾无间断,才能产生作用,因此当下的心,才是浩瀚无涯的、无边的作用。意思就是,过去已经失去作用了,未来作用还没有到,现在这颗心,相续心曾无间断,名为无边的妙用,因此执着,当下这颗心浩瀚无涯。

[一者、是人约分位计有边无边也。心计生元者:谓见行阴为十二类生,生灭根元,而现在迁流业用,循环不息。计过去已灭,未来未至,名为有边;计现在相续,曾无间断,名为无边。既取现心续处,为无限际者,为无边;则必以过未断处,有限际者,为有边。然心无限际者,]但是当下现在,这个心是无限际,以当念头观照自心的时候,[以当念观心,]就是当念头观照自心的时候,发现了浩瀚无涯岸,([浩渺无涯岸之谓也。])没有一个边畔。业用无穷。

[丑二  约见闻]经文:【二者、是人,观八万劫,则见众生,八万劫前,寂无闻见,无闻见处,名为无边,有众生处,名为有边。】这个能力不足,这个文字都很简单,说:这个人观八万劫,看到众生,这八万劫前,却什么都看不到,寂无闻见,就在这个时候,产生了有边跟无边,无闻无处,就名为无边,无闻见处,就名为无边,那么有众生处,名为有边。

[二者、是人约见闻以计有边无边也。以定力能观八万劫,则见众生,生灭灭生,轮回其处,八万劫前,寂然无有闻见。彼但见无闻见处,冥然莫辨,邈无涯涘;]这个涘,就是水边,就是边际的意思;邈就是遥远、遥遥,很遥远没有一个边畔。[不知惟是自己见闻不及,]能力不足,[遂名为无边之性。又但见有众生处,生灭相续;不知惟是业缘,虚妄现起,遂名有边之性。]诸位!这个业缘,就是所有的众生,最清楚的解释!循业发现!诸位!人一出生,有很奇怪的东西在支配着,有的人一出生,做什么事情都赚钱!考什么试统统过!有的人一出生到大,一事无成!很奇怪!做什么,失败什么!做什么生意,生意亏了!上班,上班被开除!什么都诸事不顺!冥冥当中,就是有一个福报跟业力跟祸患,当那个祸患、业缘到的时候,如果他有佛法,他知道这个是虚妄显现的

比如说,你嫁到一个老公,那个老公是很……每天一直念……那个念到你快发疯了!真的想拿枪干掉他!太会念了!女人都没这么会念,我这个老公实在很糟糕!然后你就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。你就知道这是虚妄的缘起法,这是我的业,对不对?已经生了二、三个孩子了,又没办法离婚,面对这个老公,那么就是这样,忍耐!念……念……让他念……念……业障消了,就不会!所以当你有碰到,记住师父这句话!人力所不能为,你就求佛力,经济也好,事业也好,你的亲朋好友也好,你一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,你真的很想改变他,又没有能力去改变他,或者你生了一个儿子,老是跟你对着干,妈妈讲一声,他讲五声,你没有能力去感化他,他又不学佛,那你就求观世音菩萨,只有这样子啊!所以有学佛的人,他智慧一起来的时候,就像太阳照射到阴暗的地方,阴暗的地方。所以,记住!哲学家都告诉我们:错误必得痛苦。佛陀告诉我们:无明必定有痛苦的影子存在,无明投射的地方,就是痛苦的影子。所以我们如果无明在作肆,我们的业缘就一直起来,一直起来,虽然它是虚妄的,可是在众生看,它是真实的!它是真实的!

[丑三  约彼我] 经文:【三者、是人,计我遍知,得无边性。彼一切人,现我知中,我曾不知,彼之知性;名彼不得,无边之心,但有边性。】三者、是人,计我遍知,这个我,有一个我,遍知得无边性,因为我能够知道很多,周遍了知,叫做遍知,得无边性。彼一切人,都是影现在我的知中,我曾不知,就是不知对方的知性,我曾不知,彼之知性;就是我实在无法去了解,对方的知性,怎么样?名彼不得,名所见的对方,是没办法能力去了解的,彼不得,在那个角度,称为无边之心,但能有边性,但能有边性。所以,记我遍知就是无边性;那么对方,我没有办法所见对方的无边之心,所以只能变成一个有边,没办法理解对方的心的无边,就变成有边。[三者、是人约彼我以计有边无边也。此由行人,观己行阴,执为真我。遂计我能周遍了知,于诸法之中,得无边之性。而彼一切众生,皆现我知之中,我曾不知,彼知之性;名彼不得,无边心性,但名有边心性耳。]

[丑四  约生灭] 经文:【四者、是人穷行阴空,以其所见,心路筹度,一切众生,一身之中,计其咸皆半生半灭。明其世界,一切所有,一半有边,一半无边。】解释一下:说:是人,穷行阴空,空就是让它灭啦!注意哦!穷行阴空,见到的境界,即有两种,一、在定中的时候,以为行阴已经灭,因为它穷行阴空嘛,可是出定以后,以为行阴又跑出,行阴又生了,所以穷行阴空,就是要让这个行阴灭,可是在定中能灭啊!出定以后行阴生灭、生灭心又跑出来!以其所用,以其所见,怎么样?都是用妄想。心路筹度,谬谓一切众生,一身之中,计其咸皆半生半灭。一半是生,一半是灭,明其世界,中间加四个字:“亦复如是”,明其世界“亦复如是”,一切所有,都是一半有边,一半无边,行阴生的时候,觉得有边;行阴灭的时候,觉得无边;也是有边跟无边,一半一半。

[四者、是人约生灭以计有边无边也。穷行阴空者:谓想阴既尽,行阴迁流,今以定力研穷,欲求其空即灭也。以在定中,觉得行阴灭,出定之时,觉得行阴生,不知是定功未至,若定功至,则行阴自空。如波澜灭,化为澄水。今以其所见,用妄想心路筹度,]都是用妄想,[谬谓一切众生,一身之中,咸皆半生半灭。以一例诸,明世界所有一切皆是一半有边,一半无边,]就知道这个外道的思想,不是一切智者,一下一半有边,一下一半无边,[以生时觉得有边,灭时觉得无边故。二详释其相竟。]

[子三  结成外论] 经文:【由此计度,有边无边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,第四外道,立有边论。】[由此妄心计度,有边无边,堕落外道,成其伴侣,以其边则非中,故迷惑中道,菩提正性。是则名为第四外道,立有边论。]以上[四四种有边竟。]接下来是四种矫乱:矫乱就是搞不清楚,搞不清楚,叫做矫乱,没办法回答,一下回答:亦变亦恒;一下:亦生亦灭;一下:亦增亦减;一下:亦有亦无;就是四个“亦”。反正你问到外道,亦变亦恒,一下子是变化;一下子,又是恒永;一下子是变化;一下子,又是恒永;一下子,是亦生;一下子,又回答亦灭;亦变亦恒;亦生亦灭;亦增亦减;亦有亦无。总是拿捏不准,到底他在回答什么?搞不清楚!遗失章句!

[癸五  四种矫乱分三  子初标由示坠] 经文:【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知见中,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种颠倒,不死矫乱,遍计虚论。】于知见中,生计度者:就是以彼定中,所知所见,不能抉择明了,而妄生周遍计度。就是于知见中,自己的见解当中,生计度者,意思就是于彼定中所知所见,叫做于知见中,但是呢?没办法清楚,没有佛的智慧,没办法抉择明了,而妄生种种的答案,周遍计度,到处都是执着,是人坠入四种颠倒。不死,什么叫做不死?外道有一种很奇怪的思想,就是外道认为:只要你一生一世,不要乱回答人家,外道认为,死后就可以生无想天,为不死天,就是一生一世,只要你不乱回答。比如说:请问师父,我来学佛,是不是能了生死?外道就跟你回答:嗯!你都搞不清,不知道到底是是?还是不是?或者就:对!只有一两个字,要不然就,我来学佛,能了生死吗?不对!只有回答,不随便回答。就是反正回答,不是有,就是无;不是对,就是错:不是生,就是灭:他们认为一辈子,都不可以随随便便去回答别人,去搞错,所以他们的回答,佛认为:那真的是矫乱。四种颠倒,不死矫乱,就是只要一生不乱回答他人,外道计为死后就会生无想天,叫做不死矫乱。遍计虚论,注意!虚论就是没有意义的理论,都无实义,虚论。

[又三摩中,文同上可知。于知见中,生计度者:谓以彼定中,所知所见,不能决择明了,而妄生周遍计度也。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之见。不死者:外道计无想天,为不死天。一生不乱答人,死后当生彼天。若实不知,而辄答者,]就是直接回答,[恐成矫乱;]因此他们不敢正面回答,是故他人有人来问的时候,([故有问时,])[答言秘密言词,]非常秘密,言词,总说不清楚,总认为不应当皆说,不应当全部说,卖一点关子,你问了十句,我回答了一点点儿。[不应皆说,或不定答。佛法诃云:此真矫乱。]这才是真正的矫乱,就没有办法有佛的智慧,斩钉截铁地回答。[《灌顶》云:邪分别性,故名遍计;]什么叫邪分别性?就是邪见,邪见的分别性,没有佛的正见,故名遍计, [都无实义,故云虚论。]叫做虚论。

1479页[子二  详释其相  分四  丑初八亦矫乱]经文:【一者、是人,观变化元,见迁流处,名之为变。见相续处,名之为恒。见所见处,名之为生。不见见处,名之为灭。相续之因,性不断处,名之为增。正相续中,中所离处,名之为减。各各生处,名之为有。互互亡处,名之为无。以理都观,用心别见。有求法人,来问其义,答言我今,亦生亦灭,亦有亦无,亦增亦减,于一切时,皆乱其语,令彼前人,遗失章句。】

解释一下:一者、第一段,是怎么样?是变恒一对,是人,观变化元,春、夏、秋、冬啰!见迁流春夏冬的变化处,名之为变,或者见人的生老病死啊,名之为变;见相续的地方,名之为恒;对不对?见相续春天到夏天,你看!每一天它都边在一起啊!见相续处,名之为恒。能见所见处,名之为生;因为看得到,不能见,不见就是不“能”见,加、补上去,不“能”见到“所”见之处,说:不见见处,就是不“能”见到“所”见之处,名之为灭。说:不见见处,就是不能见到所见之处,名之为灭。因为他看不到,看得到的,叫做生;看不到的,就叫做灭。相续之因,性不断处,名之为增。因为这是连续嘛!连续嘛!而且行人尚不知有识阴未破,只见到了行阴连续的不断处,名之为增。正在相续当中,可是中间好像有一点点,中间有一点点离开,中所离处,就名之为减。观照了行阴生灭不断处,叫做增;观照了行阴中间有一点点断处,名之为减。在缘起缘灭当中的生灭根尘之间,各各生处,见到了生处,名之为有。这生处当下就是新陈代谢,各各都一定有灭,所以互互亡处,名之为无。

生处为有,亡处为无。以理都观,用心别见。以理,用这个行阴的理来统观,都观就是来统一、来观照,叫做以理都观,就是用行阴一起来观照,你会见到行人,修行人用心怎么?别见就是,种种差别的知见,后面补八个字:“前后不一,无有正见”,用心别见,再讲一下:以理都观,用心别见,这些都是在观行阴,统观行阴,但是因为行人,每一个修行人种种的差别,看到的不一样,变成前后不一,无有正见,因为没有佛陀的究竟正觉、正知、正见,如果有人来,求法人来问其义,答言:我现在也生也灭啊,也有也无,也增也减,于一切时,皆乱其语,令彼前人,遗失章句。遗失章句就是,搞不清楚他在讲什么呢?他到底是讲有?还是讲无?是讲生?还是讲灭?都弄不清楚!反正你跟他讲话,就得不到答案!

[一者、是人以生灭行阴分别,而成八种邪见。观变化元者:以想尽行现,进观行阴,为变化之根元,其体即是迁流。既有迁变流转,故即名为变。虽有迁变,而却前后相续,有相续则无断绝,故即名为恒(即常也)。此变恒一对也。见所见处,名之为生者:于八万劫内,能见所见之处,似为众生生,故即名为生。不见见处,名之为灭者:于八万劫外,]能力不足,功夫也不够,不能就是无法,能见到所见之处,([不能见所见之处,])[似是众生灭,故即名为灭。]能力不足。[此生灭一对也。  相续之因,性不断处者:此又于生灭之中,别起有因之计,如前行阴已灭,后行阴未生,中间必有相续之因,然相续即中有身,其体即是识阴,]其实是第八意识,其体是第八意识,但是外道不知道![以彼不知,行阴之外,]还有更微细的第八识阴,([别有识阴,])不知道![但见其性不断处,]因为生灭观不透,叫做不断处,生灭观透了,就是不生不灭,就没有生灭了,所以生灭观不透,叫做不断处。没办法断!

[似多出一法,名之为增。]其实是没有!自性本空,[正相续中,必有缺乏之处,如出入之息,相续而缺中交是也,缺少即名为减。此增减一对也。又各各生处,名之为有者:因观众生,各各生处,以生为有,故遂名为有。见互互无处,以灭为无,故遂名为无。此有无一对也。如上八种,虽则以行阴之理,统而观之,而行人用心,差别而见,前后不一,无有正知正见。有求法人来问修证之义,答言我今亦生亦灭,]到底是生?灭?搞不清楚![亦有亦无,]到底是有?还是无?[亦增亦减。盖亦者,]就是模棱两可[两可之词,显其不堕偏执。殊不知,中无主宰,于一切时,皆乱其语。正堕矫乱论议,文少亦变亦恒一对。令彼前人,遗失章句者:指前来问话之人;答者既两可莫决,而听者自然遗失章句也。]

[丑二  惟无矫乱] 经文:[二者、是人,谛观其心,互互无处,因无得证,有人来问,惟答一字,但言其无,除无之余,无所言说。]这个人谛观其心,谛观其微细生灭之心,怎么样?谛观生灭之心,互互无处,怎么样?因无得证,有人来问,惟答一字,但言其无,说:无!除无之余,无所言说。因为要生无想天嘛!就答一个字,惟无,只有回答一个“无”。文字都很简单啊![二者、是人谛观其心者:于生类中,谛观行阴之心。互互无处,因无得证者:谓悟得一切法皆无也。有人来问,惟答其无,除无之外,无所言说也。]前面是答无,后面是答是。

[丑三  惟是娇乱] 经文:【三者、是人,谛观其心,各各有处,因有得证,有人来问,惟答一字。但言其是,除是之余,无所言说。】所以这个人,观察行阴,谛观其微细的生灭之相,各各有处,因为有得证,有人来问,只答一个字,就是哼!是!除是之余,无所言说。[因有得证者:]念就是念头,[念生后必有灭相,]念生后必有灭相,念头一生,就一定有念头灭,这一定的道理,灭后必定有生,前面再加一个字,“念”灭后必定有“念”生,这样才看得清楚, [灭后必有生相。]“念”灭后必定有“念”生相,[必有生相。从此证得,一切皆有;是即有也。余可知]

[丑四  有无矫乱] 经文:【四者、是人,有无俱见,其境枝故,其心亦乱,有人来问,答言亦有,即是亦无,亦无之中,不是亦有,一切矫乱,无容穷诘。】这一段就是,是人,观察行阴的这个人,一下看到有,一下看到无,他就回答说:有、无,我统统看得很清楚,但是问题来了,其境界枝故,就像木分成二个枝,就像树木开分了二个枝,其境枝故,就是分岔了,分开来了,其境枝啊!他所体会的这个境界,就像木头分开了二个枝头,其心也乱,有人来回答:嗯!也有,就是也无啊!我想的有,就是无啦!这跟证悟的有即是无,不一样的!我讲有就是无啰!亦无之中,也不是也有,我在讲无当中,也不一定就是有,意思就是在灭的时候,不一定更生,这一句比较难懂,亦无之中,不是也有,就是在没有的当中,因为它不一定会生,意思就是灭了以后,它不一定更生,所以亦无之中,无就是灭了,亦无,灭无了以后,不一定再生,不是亦有,就是不一定是有,就是不一定会再生,所以说不一定是有,知道吧!所以亦无之中,不一定是有,因为灭者不一定更生,一切矫乱,无容,穷,不是穷究;诘,就是诘问,完全没有办法穷究来问。那整句的就是说:这个人,修行人观察行阴,一下子有,一下无,他二个角度都可以讲,都看得到,但是却是乱,他的境界,体悟到的境界,就像木头分开二个枝头一样,其心也乱,有人来问的时候,就答:也有就是无,我讲的有,就是无啦!我讲的无当中,也不一定有!因为灭了不一定会再生,一切时中,统统都是乱!无容穷究诘问,再问下去,没意义!

[四者、是人观察行阴,有无俱见。既见其念念生处,又见其念念灭处;其境如木分为两枝,其心亦复不定(乱也。)有人来问,即答,见亦有即是亦无者:以生者必归于灭。亦无之中不是亦有者:以灭者不定更生。一切矫乱,无容穷诘者:矫者:]矫就是执拗,这个念ào,执拗就是固执、顽劣、坚持己见。[执拗不顺于理。]诸位!为什么顽劣的众生难以度化?就是执拗不顺于理!所以师父告诉大家,是说:修学佛道,跟错了师父,是非常严重的问题!这是攸关于法身慧命,当我们一个人,跟错了恶知见和邪见的师父,久了以后,他没感觉,他没有感觉,不顺于佛陀讲的正理,他也没什么感觉!接受了一年、二年、三年、四年、五年这些恶知见,五年就好!再来第六年,听到了正知见的佛陀的正法,他听不进去!他以前听了那个不合理的,他认为已经是合理化了,所以这个恶知见、邪见是很可怕的东西!因为众生都用感情用事,他听了以后,嗯!这师父对我很好,他讲了真的,我感觉某一些真的有道理!他讲的是相似佛法,把这个相似佛,固执起来,坚固起来,执着起来,未来再继续讲正法,听不进去,他也不会接受![乱者:心无主正。《宝镜疏》云:此中第一、第四,言皆两可,乱义为多,而终非顺理,亦兼于矫也。第二、第三,言惟一偏,矫义为多,]这但言无,或者但言是,[而终非主正,同归于乱也。]不管你矫乱的义理很多,但是不是正,都是乱![故总结云:一切矫乱,无容穷究诘问者也。二详释其相竟。]

[子三  结成外论] 经文:[由此计度,矫乱虚无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,第五外道,四颠倒性,不死矫乱,遍计虚论。] 解释一下:由此计度,矫乱,虚,就是虚妄,邪计,把错的当作对的;无,就是没有真实义,完全违背佛义,叫做无义,没有意义的理论。所以在座诸位!你就知道!如果你们二个人在那边泡茶,泡了四个小时,所讲的话,没有任何的意义,都是讲人家的是非,言不中肯,也不中听,也没有一点佛法,在座诸位,就不要浪费时间跟生命了!啊!师父,您有空,到我家来泡个茶!那泡个茶要讲什么呢?一泡,泡三个小时,要讲什么呢?是不是?有时候我就常想说:喔!这样子都没有去运动也不行!这个讲堂附近不晓得有没有居士?想一想,观想,观想,观想,我就走过去,走过去,运动完的时候,啊!太好了!如果有个居士泡茶在门口等我的时候,每天时间到,六点五十喝杯茶,跑到那边刚好六点五十,师父!来喝个茶!刚好走到门口来,喝杯茶,bye bey,再见!再跑回讲堂来,哎!这也是妄想!是不是啊?这也是妄想!所以还是自己泡,比较实在啦!虚无者,看底下:

[虚无者:虚妄邪计,无有实义。堕落外道,迷惑菩提真性,是则名为,第五外道。迷正知见,立邪知见,故曰四颠倒性。结名遍计虚论者:此人周遍计度,如执绳为蛇,皆至虚至妄之论也。]在座诸位啊!讲到这个蛇,这是题外话,这一不小心!美国一个女科学家,也算是生物学家,对蛇类非常有研究,这个算是一个doctor,医生也叫doctor,博士也叫doctor。简单讲,一般的大学,念四年;建筑系,念五年;牙医,念六年;医学院,念七年;简单讲,念到医学院毕业,叫做doctor;这个美国的博士到非洲去,去研究一种最毒的蛇,叫加彭硅(Gaboon viper),你们不晓得听过?叫加彭奎,三角的头,全部都是花纹啊!那个蛇身很大,那个三角头的,很毒的!咬到就一定会死的!她有一天,已经很晚了,他们研究毒蛇,一定有一个动作,就是一定要穿很厚的马靴,知道吗?毒蛇咬不进去的,毒蛇咬不进去的,那一天这个博士,这很近嘛!很近嘛!我就这样走过去啊,没那么恰巧啦!那个蛇搞了好几天,一个礼拜都没碰到了,怎么会那么凑巧?让我去碰到这个毒蛇呢?她就穿着拖鞋,因为她要作那个报告,她需要这份报告,已经很晚,晚上了,这个女博士啊,就疏忽了,她穿着拖鞋就走走走,走到一半路的时候,突然,唰!那个毒蛇咬进去!她叫一声,啊!然后再跑回来,躺下去,来不及了!第二天看这博士躺在那里。

所以我告诉你,人没有办法抵得过野生动物咬一口!一口就好!你看!一辈子念了多少书,还是专业的,专业的doctor博士,就是一个疏忽而已!这个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。所以我有二个,我这一辈子,要去旅游有二个,决定是差不多三个,三个,三个决定不去的地方,一、危邦不入,你听得懂吧?危邦不入,就是战争的那个地方,我一定不会去!危邦不入。二、野生栖息地,野生的栖息地,那个是狮子啊,怎么样的栖息地,我一定不会去!因为去跟它抢地盘喔?因为人没办法经得起野生动物咬一口!第三、太贵的地方不会去!我告诉你啊!全世界最贵的,你猜猜看?全世界最贵的计程车,计程车,我们这里有开计程车的,请问几秒跳一次?不管有跑没跑喔,不管有跑跟没跑,请问全世界最贵的计程车在哪里?几秒钟跳一次?二秒!在哪里?澳大利亚的南边,塔斯马尼亚岛,诸位!去塔斯马尼亚岛,这样坐上计程车开十五分钟,十五分钟,你晓得那个计程车费多少?猜一猜!我们常常,小姐讲:你猜啊!十五分钟计程车,在台湾,十五分钟大概一百多块吧?对不对?一、二百块,最多吧?开十五分钟差不多一、二百块,就吓死人了!塔斯马尼亚岛,你知道吗?澳币一百!三千!好了,因为啊,为什么这个十六项不讲呢?因为这十六项,有一点难!它有困难,这个还不是一般能够理解的,它需要一点时间来解释,所以今天不解释这个十六项。下星期六,诸位!再带这一本楞严经讲义,我们从1483页,开始讲起。
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一齐念: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;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!晚上要诵经,晚上法无师领众,师父休息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300~34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~30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00链接(未完)

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(慧律法师版)

楞严经讲解340:你没有忘掉这个色身,就一定会感得三灾,没有办法出三界

楞严经讲解341:今天听经闻法没看出什么结果,可是在你证阿罗汉果时就分利钝

楞严经讲解342:不管你在哪个时空扮演什么角色,记住要做最有利益众生的事

楞严经讲解343:在生灭无常的世间背叛与被背叛是很正常的事情,大智慧才是一生最可靠的

楞严经讲解344:淫欲是坠入三途的重大力道,你淫欲不断就是一直往下掉升不起来

楞严经讲解345:不管孝子贤孙有多好、夫妻感情多深,时间到时业力一转你走你的我走我的

楞严经讲解346:谁都不想看到对方傲慢的态度跟心态,傲慢只是自己麻醉自己而已

楞严经讲解347:要是掉进了地狱,除了佛和圣人能救你,世间人为你做功德诵经都没用

楞严经讲解348:在中阴身的人他不想去投胎,但中阴身最长的生命就是四十九天

楞严经讲解349: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情, 业力是最公平的上帝,所以不用怨叹

楞严经讲解350:本经修楞严大定以淫欲为生死冤家,想要好的果报就一定要断淫

楞严经讲解351:从今天起绝对不发脾气,绝对不恨任何一个人,你的相似三昧就现前

楞严经讲解352:心中没有爱也没有恨就接近圣人的境界,喜欢的不执着、不喜欢的也不排斥

楞严经讲解353 : 只要你护持三宝,发愿弘传正法,就是大大的善业力

楞严经讲解354:五十种阴魔是楞严经最大的特色、卖点,是末法的重要的一面镜子

楞严经讲解355: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内心的问题,都不是别人的问题

楞严经讲解356:死亡是人类最无法掌握的讯息,来不及没办法预测的

楞严经讲解357:我们生命其实来自于太阳的能量,说你跟我这样分别其实是多余的

楞严经讲解358:不管见没见到佛,只问你现在心是不是定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身上

楞严经讲解359:任何一个学佛的人有极端的情绪,这个都不是佛法

楞严经讲解360:降伏自我很困难,批判 轻视他人很容易,这就是心中生大我慢

楞严经讲解361:你只要内心没有贪念,这个想阴魔一点办法都没有

楞严经讲解362:我这一辈子搞了很多花招,到最后还是拿起念珠念阿弥陀佛

楞严经讲解363:一直贪求这个感应就很容易着魔,这五十种阴魔就是照妖镜

楞严经讲解364:身着白衣,受比丘礼,就是正法要灭亡的时候

楞严经讲解365:普天下没有一股力量比这个男女感情跟欲望的力道这么强大、吸引的

楞严经讲解366:能够破行阴,断微细的生灭,这个才进入修行的核心

楞严经讲解367:动一念知足心、骄傲的心,你的道业就停止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